
其佛畫作品向我們揭示什麼?「禪」的精神
整合的生命態度並不是指去對抗或革命任何事情,我們只強調如同「禪」的精神,「心如(明)鏡、默然(靜)照」,明靜,江曉航藉由其佛畫作品向我們揭示,心就如同一面鏡子,在隨順生命中的「有」與「無」及身處二元分別的萬相之中,與萬物融為一體的狀態,並不會對我們生命造成阻礙的一種「宗教性」精神。 若從覺無憂江居士佛畫的美學觀點來看,運用筆道線條及設色敷彩獨門技法呈現一種獨有「濃淡兼施」的平衡美感,是佛畫大師董夢梅先生提到江居士佛畫的一大特色。是一種經歴了生命的豐富與孤寂而與萬事萬物融為一體,回歸空性「整合與包容(大乘佛法裡稱之為慈悲)」的生命態度, 如其畫作裡別於一般畫家呈現的「雲」與隨適自在的佛菩薩,在其筆下呈現闊然無比的幸福心境。

跟著生命之流 放鬆吧!
以沒有意圖、開放、清明的心,在一筆一畫裡,放下任何讓自已緊張的念頭,這種由不斷「內化」的宗教性藝術表現,將對現代人們帶來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其畫作中與一般佛畫家不同的另一項特色在於他繪製的佛菩薩法相中的「自然性」。呈現的是「觀音菩薩」在當下放鬆的直觀藝術性「活靈活現」是大多數觀賞者所能強烈感受到的畫作氛圍,尤其要藉由拘謹細膩的「傳統工筆」繪畫形式,表現上是相當因難的,繪者必需能時時刻刻保持赤子之心(如同佛法裡講的「初心」=也許各位可以參考當代日本曹洞宗著名禪師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一書),以沒有意圖、開放、清明的心,在一筆一畫裡,放下任何讓自已緊張的念頭,這種由不斷「內化」的宗教性藝術表現,將對現代人們帶來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白衣大士的白描作品構圖簡單、優美,線條柔軔兼具、乾淨俐落。白描作品是中國工筆畫作裡最困難也最能夠看出一位工筆畫家的功力。畫作裡觀音身置雲海之中,其身後以蓮瓣象徵清淨光明取代傳統的光環,讓整幅圖的主題可以在狹長的構圖裡《向上》延伸至整體,而與觀音《向下》慈眼視眾生的悲憫之情達到視覺和心理的平衡美感。